查看原文
其他

悲痛!香港累計確診破6萬 11月大女嬰染疫不治

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-05-28

本文要點

疫情惡化,人人受苦,基層苦不堪言。


香港新增確診個案再創新高,昨單日錄得7533宗確診病例,累計確診個案破六萬宗!一名11個月大女嬰成疫下亡魂,是第五波疫情以來第三名離世幼童,亦是本港爆疫以來最年輕的死者。醫管局表示,女嬰上周六(19日)因發燒及持續抽搐入院,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,情況急劇惡化,入院一日半後不治。女嬰多名家人的快速測試均呈陽性,相信是家人感染後傳染給女嬰。



有專家指出,居家檢疫增加兒童染疫風險,提醒有病徵的家庭成員不應接觸小童,還要多留意兒童的異常反應。醫管局呼籲適合打針的人盡快接種,護己又護家中幼童。不少家長對再有幼童染疫亡感到痛心,在網上留言警告:「千萬不要低估新冠的嚴重性,傳給小朋友會好危險!」




大公報記者 邵穎、賴振雄 方學明


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(質素及標準)劉家獻表示,女嬰以往健康狀況良好,但在上周六(19日)凌晨四時突然出現發燒、持續抽搐的情況,被送到將軍澳醫院急症室,入院樣本呈陽性,CT值17,即病毒量高。女嬰入院時已需插喉協助呼吸,隨後轉送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療部,並獲處方瑞德西韋,但其病情惡化得非常快,在19日中午一度心臟停頓,搶救後情況一直轉差,延至周日傍晚離世。女嬰死亡個案將轉交死因庭跟進。


嬰兒呼吸困難高燒 須即送院


女嬰的父母、八歲哥哥、孿生妹妹,以及祖父母等照顧者,自行快速抗原測試也是陽性。醫管局指,家人曾為女嬰作快速測試也是陽性,但局方未知女童有檢測結果後至入院相隔多久,亦未知道女嬰家人是否已進行核酸檢測,但估計女嬰可能被家人傳染。


一旦病人家中確診,嬰兒送院應遵循什麼準則?劉家獻引用香港兒科學會的意見,提醒一旦發現病童呼吸困難、嘴唇發紫、神智轉變或模糊,以及持續發高燒及抽筋等跡象,都應該立即到醫院求醫。


劉家獻呼籲市民盡快接種疫苗,「有些人好像這個女嬰不能打針,但如果其他家人都已打針,就可保護一些無打針的小朋友,現在三歲以上都可打。我們都知道小童和長者很大部分未打針,所以市民盡快去打。」


家人染疫次序 醫局未解答


大公報記者向醫管局查詢女嬰家人的染疫先後次序、是否接種疫苗等信息,但獲回覆指無進一步資料補充。


香港大學兒科講座教授劉宇隆表示,如平時活潑的兒童越來越呆滯,還有高燒不退、呼吸越來越快、呼吸聲很渾濁,甚至進食不到、嘔吐、手腳冰冷,全部都是很危險的徵狀,應盡快到急症室找醫生;此外,如測量到血含氧量由99跌至95、94,亦是危險的指標。


劉宇隆又指,現有隔離設施,不足以接收所有確診兒童,有病徵的家庭成員不應接觸小童。他再次呼籲,家長盡快帶合資格兒童,接種新冠疫苗。


彩榮路體育館設立的暫託中心,接收由醫管局轉介而正等候入院的長者。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


兒童免疫、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表示,因當前染疫基數大,有可能出現罕見的併發症。他表示,當前的居家抗疫存在漏洞,因病毒傳染性高,而小朋友需要很多家人照顧,且未受過專業訓練,難以避免感染。


疫下悲歌

確診者「自我流放」 免傳染家人


市民陳先生(化名)與太太走到朋友一個空置的地舖,關上大閘「自我流放」,三餐靠親友買外賣放在閘門外,入夜後「打地鋪」睡覺;初步確診的劏房住戶李女士(化名)不想家人和鄰居被傳染,過去三日寧願在廣東道一條隧道內露宿街頭。


社區現時累積不少確診者等候多日仍未獲支援的個案,患者因擔心傳染子女,唯有想辦法自救。


「衞生署熱線長期冇人接聽,到他們聯絡我時,只是叫我自我隔離,到底還有什麼人幫到我?」陳先生與太太上周六(19日)先後確診,兩人育有三名子女,分別就讀大、中、小學,因擔心子女受感染,兩夫婦即決定到朋友空置的舖位內自我隔離。


冀可盡快入隔離治療中心


陳先生表示,朋友因擔心香港的疫情,早前已返回內地避疫,委託他暫時看顧空置的舖位,內裏有水電供應,也有廁所方便梳洗,食物靠朋友接濟,將外賣送到閘門外,「我們也不想傳染其他人,垃圾也不敢丟棄,放在舖位內」。


這兩天起天氣轉冷,入夜後不足10℃,陳先生表示,舖位內只有一塊單人墊褥和一張薄薄的被子,讓給太太「打地鋪」,他自己則用大褸當被子,捱過兩個寒夜,「我和太太每日也有做快速檢測,仍然呈陽性;不幸中之大幸係在家的子女,快速檢測呈陰性」。他表示,特區政府未能夠提供協助,近日內地援港防疫人員及設施抵港,終於感到一線曙光,希望可盡快獲安排進入隔離治療中心。


選擇「自我流放」的,還有初步確診的李女士。她是一名劏房戶,同屋20多人共用三個洗手間,上周五(18日)收到初步確診通知後,她擔心傳染其他人,第一時間離開劏房,過去三日在廣東道一條隧道內露宿,睡在一塊帆布上,「戴了兩個口罩,肚餓就到餐廳買外賣,不適就到藥房買藥,現在唯一希望是等到一個電話,安排房間給我」。


單親媽怕女染疫不敢出門


基層在疫情下,有苦自己知。單親媽媽方女士與三歲女兒居住在長沙灣一間不足百呎的劏房,近日疫情急轉直下,她已近一星期沒離開劏房半步。「我無確診,但我好擔心阿女感染,我知道鄰居有人確診,我又怕一出街,將病毒帶返屋企,所以不敢出街。」方女士坦言,對上一次外出時,購買了近一個月的糧食,包括罐頭和杯麵等,昨天衞生防護中心公布一名11個月大嬰兒逝世,她更覺惶恐,「疫情下,擠迫環境逗留多一分一秒,也是一種折磨,政府是否明白我們的感受?」她希望政府可以對基層市民提供支援。


井水集|關注疫下基層苦況



  

文/龍眠山


疫情惡化,人人受苦,基層更是苦不堪言。等候檢測,他們在寒風冷雨下排隊數小時;等候入院,他們瑟縮於帳篷用毛氈及錫紙裹身;不少人確診,在家等候數日卻求助無門;失業及就業不足上升,最容易打爛飯碗的還是基層。



排隊等候檢測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。屋漏偏逢連夜雨,近日香港氣溫急跌,跌至10度以下,寒風冷雨中,數小時排隊等候已是身心煎熬,沒有病的都可能凍出病,更何況排隊長龍中更有很多不良於行的長者,成為疫下香港一個令人心酸的場景。


昨天整天都在嚴寒、落雨下進行各區強制檢測,多處臨時檢測站都設有戶外暖爐,巿民扶老攜幼靜靜地排隊輪候採樣。香港文匯報記者攝


而即便等到了檢測,也不代表很快有結果,很多人苦等數日都沒有下文,心中難免忐忑。大批打工仔因為沒有檢測結果而無法返工,他們可以等,但僱主未必等得及,儘管法律規定僱主不能因疫情而解僱員工,但總有鑽漏洞的情況。


若是確診,是否立即求醫、如何到醫院又成為大問題。香港的蝸居狀況本來就不適合居家隔離,劏房戶更是連轉身都難,所謂居家隔離,結果很可能就是一人確診,全家染疫。就算被送院治療,也不意味着可以立即得到救治。近日在醫院門口紮營的情況已有所改善,但急診室塞爆本身已造成交叉感染的風險,隨着醫生護士感染者增加,及時救治更加困難。


基層徬徨無助,中央支持香港抗疫堪稱「及時雨」。然而,仍然有人聲言香港毋須中央援手。這是因為「面子」問題而死撐,還是「堅離地」不食人間煙火?他們有沒有看到基層的掙扎苦況?


好在現時已有不少團體向基層伸出援手,不少熱心市民做義工送溫暖,但還不夠。香港是文明城市,應該是一個有溫度的城市,讓小市民感受到關愛。社會各界都要積極行動,為疫下基層提供支持。



相關版面



往期推薦

大文快報(2022.02.21 周一)


這條供港「生命水線」,連繫着濃濃兩地情……


爭分奪秒!全力保港防疫、生活物資供應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